第(2/3)页 “这东西,居然是犀角?” “让我看看犀角长什么样子,头一次见到这样离谱的东西,开眼界了。” “操!疯了吧?谁家这么有钱,犀角当隔热垫的?” 有人震撼有人吃惊有人嫉妒。 更多人则是想要听听这个是怎么变成这样子的。 “工艺不难,把犀角刨成丝,再趁着湿润的时候用编织方法编织成垫子,再晾晒干就可以了。” 宁帆说完,又看了几眼。 “确实,这个东西真的不错,是纯犀角料子,当年买了这个也花了不少钱吧?” “三万,确实不便宜。” 宝友嘿嘿一笑,躬身道谢。 二十年前的三万,还是在旅游景点,这份魄力,属实不简单。 宝友们也没有了别的想法。 “换了你们,自问是没有胆量出这笔钱,那还有什么好说的?” “不想赔本只想爆赚,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?” “宁大师有!” 弹幕刷过宁帆的名字。 宁帆有些哭笑不得。 他有能力不假,可又不是探测仪,难道宝友们还能带着他的直播去买东西么? 现在的摊主又不是傻子。 看到人开着直播,基本都留了心眼。 还想像以前一样捡漏是有点难了。 “宁大师,那这边就真的太谢谢您了,您先忙,我就不打扰了。” 连麦宝友确认了情况,发了几个小红包活跃气氛,随后告退。 宁帆正好讲解起这东西的制作工艺。 “当年乾隆皇帝有一张象牙凉席,用的也是这种工艺制作而成,其实最早缘于竹编器具,后来有人发现角质可以一样处理成薄片,这就有了后来的犀角和象牙的精加工制品。” 宝友有些感兴趣:“那这些东西,后来是失传了吗?” “没有,只是后来象牙和犀角成为禁售品后这个手艺没有用武之地,空有屠龙术。” “可惜了。”宝友们纷纷感慨着,“这要是留下,又是一个顶好的手艺,起码也是个非遗传承了。” “传承有,粤省之前有象牙雕刻大师专门申请制作了一件象牙雕刻作品,用的就是这个工艺。” “还真有?”宝友们惊讶不已。 “他把象牙劈成丝,重新编织成一尊大象造型,因为象牙丝太细,加上原丝编原物,上了象牙粉调制的清漆后完全看不出缝隙在哪里,甚至有人以为这是整根象牙雕刻而成。” “绝了!有机会一定去粤省看看,这精妙的手艺,厉害了!” 宝友们是真的佩服这个技术。 …… “不好意思,久了些。” 宁帆平静连麦下一位鉴定的宝友,颔首致歉,刚才当讲解确实耽误了些时间。 “不要紧,正好就当我学习到了。” 宝友笑了笑,打开手边箱子,动作轻缓。 “东西是老人留下的,家里面一直没有做过鉴定,只是说是老人很喜欢的书法,就是没有落款什么的,麻烦宁大师帮忙看看了。” “好。” 宁帆看着屏幕,毫无波澜。 他早已在系统信息中看到卷轴中书法的情况。 只能说宝友的老人情义很深,等下还要斟酌下用词。 宝友们兴致冲冲,还在讨论东西是谁写的。 “老人所留,至少也是清朝的吧,大胆点猜测一个郑板桥!” “不太会,他的书法还是很有特点的,要是明清的,很有可能是书法特色不鲜明的那种,比如刘墉?” “都明朝了,江南四杰的难道不行么?这要是真的可就是一字千金直接起飞了。” “别吵了!看字!” 画面展开。 宝友们全部愣住。 “这,有些不太对劲吧?” “说不出哪里怪,却就是有直觉不太对劲。” “我……这,好像是有些不太协调。” “宁大师您说呢?” 宁帆点点头:“东西是有问题。” 他的表情有些复杂。 卷轴本身是装裱的,装裱师的手艺高超,硬生生从普通的白纸上面揭下来一层笔墨装裱起来。 字也是拼凑成两行的,所以大小上面会有些不协调,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因为年代久远后纸张边缘出现暗黄色的龟裂纹。 “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” 十三字的诗句并不对称,也让整幅画面更多了些不协调感。 现在看起来就像是补丁补出来的一般。 “这幅书法,您家老人没有说过来历是么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