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观众们也认真看着屏幕上的修复情况。 两个修复人员的技术虽然不如宁帆和袁鹿,可也是专业修复师。 排除干扰后,修复的速度还是很快,不过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整件物品的前期处理。 清洗和干燥的步骤都差不多,可开始修复时候就不一样了。 一个按照袁鹿说的开始打磨漆面,另一个则是开始配置药水。 两人对视一眼, 也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,更专注的投入自己的动作中去。 接下来就开始陆续离谱起来。 按宁帆的方法做的,调配出来了两种液体,一种和漆面十分相似,另一种则是和葫芦本身相似。 接着按照方法混合了干葫芦磨成的粉,填充到葫芦裂缝的凹槽, 再用针尖挑着打磨粉慢慢打磨粗糙,这才加入漆面料子等待干燥。 另一位就复杂多了。 先把裂缝两边的漆面按照v字形状打磨掉,葫芦表面用胶水直接粘连,接着开始处理漆面。 一层叠一层,涂上去之后用烤箱加热,中间还要喷洒水分防止过干裂皮,反复十几次才将原来的漆面补上。 “就为了这么条裂缝,这都多久了?” 宝友们看看时间,有些忍不住了。 没想到修复一条裂缝就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还是有两位大师指导的情况。 要是让单独的修复师处理,恐怕至少半天。 这么想想,能当文物修复师的人,还真是要一定的毅力,否则连坐都坐不住,就不用说精心修复了。 “你们知道为什么文物修复一开始都是清洗文物么?” 袁鹿看到讨论也加入进来。 宝友们都不清楚,开始猜测道。 “是不是为了了解文物?” “应该和达芬奇画鸡蛋差不多的作用,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手吧,看现在的手稳的情况,堪比机器。” 这个弹幕有不少人点赞,显然很是认同。 “不是。” 袁鹿没有让他们多猜,直接说出正确答案。 “是为了练心性, 让他们熬得住。” “修复文物一事本就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几大考验,有些文物修复周期极长,动辄三五个月,有点差错推翻重来就是一两年也有可能。” “修复人员面对同样的东西一两年,期间没有什么交流,也没有什么其它事情可以做,只能在无尽的文物中反复。” “长此以往,很容易逼疯自己的。” “所以,文物修复师比文物鉴定要求更高的一项就是心性,至少,不能觉得一个人待着是个无趣的事情。” “我们也没有什么任务指标,只要你修复好,别弄坏就好了。” 袁鹿以为这话说完,宝友们都会知难而退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