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问题还是出在高家上,这对父子可不能再放任孙玉香挑衅冯昭了。 冯昭哪天要真的疯得连人都不认识闹出人命来,那时候后悔就晚了。 其实队长心里门清,冯昭并不是发疯,而是装疯。 忍无可忍,无需再忍。 只要不是闹到见血的程度,队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记分员念在冯昭被赶出家门心情不好,分冯昭去晒豆子。 冯昭没干过这种活,但有原主记忆加持,很快就熟练起来。 跟她一起晒豆子的,都是六十来岁的老人。 这年头,只要干得动,都得来上工。 冯昭见他们没什么力气,都让他们一边歇着去,自己吭哧吭哧忙起来。 没多久,就将豆子全部摊开晒好。 看得那几个老人目瞪口呆。 “昭昭,你这孩子真能干啊.我跟你说,是高家那小子没这福气,以后别钻牛角尖,杨家可不是好去处。” 见冯昭也不像队里传的发疯六亲不认,跟冯昭距离近的王老太把手放嘴边,悄声蛐蛐高家和杨家。 “王奶奶,我知道自己做什么。”冯昭笑着说,“没有钻牛角尖呢。” “还说没有,我都听说了,你跟杨家小子都那样了。”王老太白了冯昭一眼。 冯昭:“……” 王老太又说:“我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,年轻人嘛,能理解的,先前上山下乡那会,这种事也没少发生。 但最后人家知青回城,也没带姑娘回去。最后害的还不是姑娘自己,所以你呀,要想清楚才是啊。” “嗯嗯,知道了。” 冯昭点点头,敷衍王老太,然后话锋一转,“感觉王奶奶好像消息很灵通诶,知青下乡那会生产队很多故事?我都不知道。” 王老太被冯昭一吹捧,就跟冯昭说起了桂花一队那些知青的事。 王老太是不喜欢知青的,觉得知青矫情又干不了活,来生产队是拖后腿,所以在讲的过程中带了不少主观评判。 她着重说了李知青。 主要是李知青刚来桂花一队时,就闹了个天大的笑话,别人问他粮食怎么来的,他说麻袋里来的。 为此,他在桂花一队待了多久,就被笑话多了多久。 “那个李知青倒是长得不错,很多小姑娘喜欢,但是这种连只鸡都不敢杀的男人,要来有什么用?嫁人不就是为了有个依靠吗?你说对不对?” “嗯嗯,是的。”冯昭面上表示赞同,其实并不认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