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0章 五斗米-《唐朝好地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一立方米为一千升,一升粟实为六百来克。
    而唐朝的一升,实际上只有现在的零点六升,因此唐朝的一升粟米,其实并不多,大约为三百**十克的样子,不到四百克。
    一个战士,一天放两升粮食,也才八百克左右。
    而且还要考虑到古人的粮食较糙,一个战士,也就是一个青壮,还是从事当兵这样体力活动较重的青壮力,一天也才八百克到的粮食。
    一顿饭只有三百来克粮。
    在缺少副食油少的年代,从事的又是比较高强度的职业,还又年青饭量大,一天三百来克真的不多。
    要知道在后世粮票时代,一个婴儿一般都定量每月六斤干,一般成人都定时三十斤左右。
    李知道,以前的人活动量大,而且又缺少副食和油水,一般饭量都比现在大的多。李自己小的时候,都经常能吃两三碗饭,还是那种比较大的碗,而成年后,反而饭量越来越小,一顿有一碗半就行了,还是小碗。
    “成年男丁每月五斗、中男四斗、老人三斗、小儿二斗,婴孩一斗。女子,则比男子少半斗。”
    考虑了一会,最后李定了一个不算高,但也不算太低的标准。五斗,也不到二十千克粮。
    成丁一月五斗,一天也就一升七合不到,不足士兵的一天二升标准。本来这个标准,在灾年还是有些高的,但李也不能一来就定的太低,以后视情况可能要减,但不能马上就直接订个太低的量。
    “那价格呢?”
    粮食不但要定量,还得定价。
    各粮店以后要实行统一售价,而且还得要用粮票。
    现在的粮食市价节节攀升,谁都知道旱灾过后,粮食需求大。
    市价如今大米又达到了斗米一百五,粟米都斗米百钱了。而且这个价格实际上还是有价无市,要买粮,价格还更高。
    只是之前李和买粮食,一直是用的这个价格。
    “就以大米一斗一百五十钱,小米一斗一百钱这个价格吧。”
    这个价格,依然还是极高的。
    但李也不能再降了,再降,粮商们不会同意。
    “百姓有钱买到供给的足额粮票吧?”有人提出问题。
    李虽然给大家定了每月粮食额度,可定了量也不是白给的,得先拿钱换粮票。可现在粮价这么高,百姓有这么多钱来换粮票?
    面对这个疑问,李也没法回答。
    他只能说,一步步来,能先把他今天说的这些先做到,都已经万分不容易了。如果能做到这些,起码粮食能控制的住,粮价也会控制的住。
    至于说连李想办法控制住的这个价格,百姓都还买不起定量额度内的粮,那李也没更好办法能解决。
    这是另外一个问题,那就得涉及到官府救济那一部份了。
    自己买不起粮的百姓,到时就得由官府施粥赈济,或者以工代赈,来给他们解决吃饭的问题。
    “去吧,把这些抄写多份,然后张榜公布,宣传告之!”(未完待续。)
    第(3/3)页